新闻动态

NEWS

详细内容

一次搞懂瓷砖的“坯体”:白坯、灰坯、红坯哪个好?

b121ac1f5f648bfc41718b603c9ae215_nopic_c.png

误区 1:规格越大越显高级

错误认知

不少新手觉得瓷砖规格越大,装修效果越大气、显档次,盲目追求 1200×2400mm 等大规格瓷砖。

坑点分析

大规格瓷砖对空间面积和平整度要求极高。若小户型使用,会因裁切频繁造成 20% 以上的材料浪费;若地面平整度差,铺贴后易出现空鼓、翘边,后期维修成本翻倍。此外,大规格瓷砖搬运和铺贴难度大,工费比普通规格高 30%-50%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客厅面积<20㎡选 800×800mm 或 900×900mm;≥20㎡可考虑 1200×600mm。

  • 卫生间、厨房选 300×600mm 或 400×800mm,便于铺贴墙角和管道周围,减少裁切损耗。

  • 铺贴前要求施工方用 2 米靠尺检测地面平整度,误差超过 3mm 需先做找平处理。

误区 2:只看颜色图案,忽略基础性能

错误认知

新手选砖时往往聚焦于颜色是否匹配装修风格,却忽视瓷砖的平整度、吸水率等核心性能。

坑点分析

平整度差的瓷砖铺贴后缝隙不均,易藏污纳垢;吸水率超标的瓷砖(如陶质砖用于卫生间)长期遇水会膨胀变形、滋生霉菌;耐磨度不足的瓷砖,客厅、玄关等高频使用区域半年就会出现划痕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平整度:随机抽取 2 块瓷砖面对面贴合,缝隙越小越平整;用水平尺放在瓷砖表面,观察气泡是否居中。

  • 吸水率:在瓷砖背面滴 1 滴清水,10 分钟内不渗透或渗透缓慢的为优质砖(全瓷砖吸水率≤0.5%,釉面砖≤10%)。

  • 耐磨度:用钥匙或硬币在砖面用力划,无明显划痕即为合格。

误区 3:全瓷砖比半瓷砖 “万能”

错误认知

认为全瓷砖性能优于半瓷砖(釉面砖),所有空间都适合用全瓷砖。

坑点分析

全瓷砖密度高、硬度大,但脆性也强,用于墙面铺贴时易因重力作用脱落;且全瓷砖吸水能力差,与水泥砂浆附着力弱,若未用瓷砖胶铺贴,空鼓率高达 40% 以上。半瓷砖虽吸水率稍高,但防滑性和柔韧性更好,更适合墙面和潮湿区域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地面(客厅、卧室):优先选全瓷砖,耐磨抗造;卫生间地面选半瓷防滑砖,吸水率控制在 5%-8%。

  • 墙面(厨房、卫生间):选半瓷釉面砖,重量轻且粘贴牢固,无需额外使用瓷砖胶。

  • 购买时查看包装上的 “执行标准”:全瓷砖标注 GB/T 4100-2015(瓷质砖),半瓷砖标注 GB/T 4100-2015(炻瓷砖或釉面砖)。

误区 4:迷信 “通体砖” 就是好砖

错误认知

将 “通体砖” 等同于优质砖,认为表面和内部纹理一致就不会有质量问题。

坑点分析

市场上不少劣质通体砖仅表面复刻纹理,内部材质疏松,耐磨性和抗压性差;部分商家用 “伪通体砖”(表面印花仿通体效果)冒充真通体砖,价格却高出 20%-30%。此外,通体砖表面无釉层,防污性比釉面砖差,油污、果汁易渗透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鉴别真假:用砂纸打磨砖面,真通体砖磨损后纹理仍一致,伪通体砖会露出底色。

  • 用途区分:通体砖适合用于客厅地面(追求自然纹理),厨房、卫生间建议选釉面砖(防污易清洁)。

  • 拒绝低价陷阱:低于 50 元 / 片的通体砖大概率为劣质品,谨慎购买。

误区 5:防滑砖 “绝对防滑”

错误认知

只要商家标注 “防滑砖”,就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打滑,尤其适合卫生间、阳台。

坑点分析

防滑砖的防滑性能与表面湿度密切相关。部分 “哑光防滑砖” 干燥时防滑性好,但遇水后摩擦系数骤降,反而易打滑;还有商家用 “凹凸纹理” 冒充防滑设计,实则缝隙易藏污,清洁难度大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现场测试:将清水倒在砖面,穿上普通拖鞋踩踏,感受是否打滑,拒绝商家 “口头承诺”。

  • 看参数:选择摩擦系数≥0.5 的瓷砖(包装上会标注),卫生间湿区建议选摩擦系数≥0.6 的产品。

  • 优先选 “R11 级” 或 “R12 级” 防滑砖(国际防滑等级标准),防滑性能更有保障。

误区 6:辅料 “随便买”,不用匹配瓷砖

错误认知

觉得瓷砖是核心,水泥、沙子、瓷砖胶等辅料不用太讲究,随便买便宜的就行。

坑点分析

辅料不匹配会直接导致瓷砖铺贴失败。比如全瓷砖用普通水泥砂浆铺贴,因附着力不足,3-6 个月就可能空鼓脱落;劣质瓷砖胶含甲醛超标,会造成室内空气污染;沙子含泥量过高,会影响砂浆强度,导致砖面开裂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瓷砖胶:全瓷砖选 C2 级及以上瓷砖胶,半瓷砖选 C1 级瓷砖胶;认准 “JC/T 547-2017” 执行标准。

  • 水泥沙子:水泥选 32.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(保质期≤3 个月),沙子选中沙(含泥量≤3%),可用手抓一把沙子揉搓,手上残留泥土少为合格。

  • 十字架:选 1-2mm 厚的塑料十字架,保证瓷砖缝隙均匀,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砖面挤压开裂。

误区 7:低价促销砖 “捡漏” 划算

错误认知

遇到商家 “清仓大甩卖”“买一送一” 等促销活动,觉得低价买砖能省钱,盲目囤货。

坑点分析

促销砖多为库存尾货、残次品或过时款式。部分砖存在缺角、崩边、色差等问题,铺贴后影响美观;还有商家将非优等品冒充优等品销售,性能远低于标准;更有甚者,促销砖没有售后保障,出现质量问题无法退换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检查等级:瓷砖包装上标注 “优等品” 为最佳,“一等品”“合格品” 次之,拒绝无等级标注的产品。

  • 核对批次:同一空间的瓷砖需选自同一批次,避免色差;可查看砖底的生产日期和批次号。

  • 拒绝 “捆绑销售”:警惕商家 “买瓷砖必须买辅料” 的强制要求,辅料可自行选购优质产品。

误区 8:网红款瓷砖 “适配所有风格”

错误认知

跟风购买网红款瓷砖(如微水泥砖、鱼骨纹砖),认为能提升装修格调,不考虑自家户型和风格。

坑点分析

网红瓷砖对装修搭配要求极高。比如微水泥砖颜色浅、纹理素,小户型使用会显得空间压抑;鱼骨纹砖铺贴时需要精确对缝,若施工工艺差,会显得杂乱无章;此外,网红款瓷砖更新快,过 2-3 年易过时,二次装修成本高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结合风格:现代简约风选纯色砖(灰色、白色),新中式选仿大理石纹砖,北欧风选小花砖。

  • 局部点缀:网红瓷砖可用于背景墙、玄关等局部区域(占比不超过 10%),避免全屋使用。

  • 先看小样:购买前索要瓷砖小样,与墙面漆、家具颜色对比,确认搭配效果后再下单。

误区 9:瓷砖厚度 “越厚越好”

错误认知

觉得瓷砖厚度越厚,质量越靠谱、越耐用,优先选择 12mm 以上的厚砖。

坑点分析

瓷砖质量与厚度无直接关联,关键看材质和工艺。部分厚砖是 “虚厚”,内部存在气孔,强度反而不如薄砖;厚砖重量大,墙面铺贴时会增加墙体承重,老旧房屋易出现墙体开裂;且厚砖铺贴后地面抬高,会缩小室内净高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看强度:用手敲击瓷砖,声音清脆洪亮的为优质砖(密度高),声音沉闷的为劣质砖(密度低)。

  • 常规厚度:地面砖选 8-10mm 厚,墙面砖选 5-8mm 厚即可,满足日常使用需求。

  • 拒绝 “概念炒作”:警惕商家 “超厚砖更耐磨” 的宣传,可要求查看瓷砖的 “莫氏硬度” 报告(≥6 级为合格)。

误区 10:忽视铺贴售后,出问题难维权

错误认知

认为瓷砖铺完就万事大吉,不仔细验收,也不保留相关凭证,出问题后无法维权。

坑点分析

瓷砖铺贴后常见的空鼓、缝隙不均、砖面破损等问题,若验收时未发现,入住后商家和施工方会互相推诿责任;未签订明确的售后协议,出现质量问题时维权无据可依;部分施工方未做好防水处理,导致瓷砖渗水,损坏楼下墙面。

避坑技巧

  • 严格验收:铺贴后 24 小时内,用小锤子轻敲砖面,空鼓率需控制在 5% 以内(重点区域如门口、墙角不允许空鼓);检查缝隙是否均匀,砖面是否平整。

  • 保留凭证:保存瓷砖购买合同、发票、检测报告及施工协议,明确质保期限(瓷砖一般质保 1-3 年,铺贴质保 1 年)。

  • 防水验收:卫生间铺贴后需做 48 小时闭水试验,确认无渗水后再进行后续施工。


以上 10 个误区涵盖了瓷砖选材从选品到售后的全流程,新手只需避开这些 “雷区”,结合空间需求、性能参数和实际预算,就能选到性价比高的优质瓷砖。


这份避坑指南从多方面为你提供了瓷砖选材建议。若你对某类瓷砖的选择还有疑问,或想了解特定空间的选材技巧,欢迎随时和我交流。


Copyright 2024-2025 广东佛山瑞铂蓝陶瓷 版权所有

分享到:

seo seo